頭暈或暈眩怎麼辦?五大原因說給你聽!

頭暈或暈眩可說是最常見的「感受」之一,有些人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睡眠不足,或是低血壓、低血糖等引起的症狀,一般可能只要通過調整作息或飲食就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頭暈或暈眩也常常被當成一種「小毛病」。然而事實是否如此?以下就由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陳建志醫師,以及精神科專科曾秉濤醫師從各自的專業出發,來為大家解說頭暈或暈眩有哪些常見成因,以及患者應該怎麼做?

一樣都是「暈」,頭暈、暈眩差別在哪裡?

頭暈和暈眩在字面上看起來很相似,陳建志醫師指出,甚至在暈眩門診中,大多數患者自述病情以「頭暈」這個詞彙居多,而非更加精確的「暈眩」。嚴格來說,兩者並非完全相同的概念,其中差別就在於「旋轉性感受」。

如果是「頭暈」,通常會以腦部悶脹、頭重腳輕、有時候可能會看不清眼前景象為主,如前言提到的長時間睡眠不足、低血壓或低血糖、貧血等,這些情況所產生的不適感,會比較類似頭暈症狀。

那麼「暈眩」呢?曾秉濤醫師解釋,暈眩則是具備「旋轉性感受」,通常會有眼前景象不斷旋轉的感覺,還會伴隨一些平衡系統的異常,像是頭部沉重、雙腳漂浮、周圍景物晃動等其他感受。

▲如何從「頭暈」的感受中抽絲剝繭找出正確病因,必須仰賴醫師的專業。(圖片來源:Freepik)

頭暈或暈眩如何解?5大常見原因分析給你聽

不論是頭暈還是暈眩,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常被混淆的名詞,因此也造成診斷上的困難,如此一來,從數百種「頭暈」的主觀感受中診斷出正確的成因就非常重要,不論是醫師本身的臨床經驗和治療策略,還是徹徹底底的檢查都缺一不可,以下就由陳建志醫師和曾秉濤醫師透過5種常見的暈眩原因,來說明正確就醫的重要性。

暈眩原因一:耳石脫落症

這是造成暈眩最為常見的病因。先說耳石,在人體內耳的「橢圓囊」當中有上千萬粒「耳砂」,這些耳砂被耳石膠牢牢黏在一起,構成了「耳石斑」。耳石一旦脫離橢圓囊,就很容易順著內淋巴液迴流,沉積於某一支水平半規管內、或是黏著於頂帽上,只要姿勢改變或頭部轉動停止時,就會引發脫落的耳石依慣性或重力作用,繼續帶動內淋巴液,引發眼震及暈眩。

▲當耳石脫落橢圓囊,就有可能沉積在水平半規管內、或是黏著於頂帽上。

暈眩原因二:半規管破裂

如果曾經歷頭部撞擊等外傷,傷到了骨性水平半規管,並留下裂縫、尚未癒合,但膜性水平半規管仍完整,只要頭部轉動、內淋巴液流動時,就會在該處製造擾動,使患者誤以為頭部還在轉動,進而出現暈眩。

暈眩原因三:震動視幻覺

該原因很容易發生在患者正值偏頭痛發作、睡眠不足或是的喝醉酒時候,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腦幹內的眼球運動反射系統,導致眼球反射動作變慢,並且弱化追蹤目標景物的能力,無法準確追蹤物體。此時,任何目標景物投射在視網膜上後,均會出現多餘的擾動,超過視網膜之偵測閾值(每秒0.1度),就會造成平衡錯覺,並出現暈眩。

暈眩原因四:頸部肌肉痠痛

您有沒有手機越滑越暈的錯覺呢?這可不一定是眼球使用過度所產生的疲勞哦!實際上,長期姿勢不良、維持頭向一側轉的姿勢,例如彎著頭看電視或低頭滑手機,久而久之,一側「胸鎖乳突肌」就會使用過度,導致乳酸堆積、產生疼痛。一旦病情嚴重,只要一轉頭,肌肉就會開始收縮痙攣,而兩側肌肉肌膜所接收到的本體感覺不同,訊息傳進大腦後便會感到暈眩。

暈眩原因五:鼻竇炎性前庭性偏頭痛

其實暈眩也可能和鼻子有關!人體的鼻竇有減輕頭顱骨重量、增加說話時的共鳴等作用,不過一旦病毒感染或過敏發作,就會導致黏膜水腫;或是外傷、異物、腫瘤等外在干擾阻塞了鼻竇開口,導致分泌物積滯其內,就會孳生細菌,若持續超過3個月,就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由於鼻竇黏膜中含有可以分泌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CGRP)的三叉神經末梢纖維,特別是上頜竇(人體五大鼻竇群的其中一對) ,一旦受到發炎侵犯或黏液壓迫等刺激,就會分泌出大量CGRP,誘發偏頭痛。偏頭痛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通過前庭神經核時,造成功能障礙,引發暈眩,最後到達大腦,還會引發頭痛。

從上述可以得知,暈眩的成因牽涉範圍甚廣,如果要改善頭暈或暈眩,只是單純「睡一覺就好」或是盲目使用止暈藥都只能治標,一般會建議民眾先不要自行輕舉妄動或是上網找偏方,雖可適度以止暈藥舒緩病情,但最好還是尋求專業醫師診斷,藉此找到暈眩的確切病因,如此一來才有辦法加以治療、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