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3餐飯後就鼻塞、頭痛 醫查竟是奇異果惹的禍
1名37歲男性,近5年來,每天早餐後,就開始鼻塞、流鼻水,前額悶脹。到公司後,視力模糊,兩側太陽穴抽痛,蔓延到整個頭部,得服用一顆止痛藥;午餐過後,又開始鼻塞,得再吃一顆止痛藥;晚餐後,一樣的狀況又發生了…。因此,隨身包內滿是各種止痛成藥。
男子原以為長腦瘤,但核磁共振(MRI)檢查正常;又以為是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建議藥物戒斷,但一天後,又因頭痛難耐,噁心嘔吐,只好繼續照3餐服用止痛藥;索性當成自律神經失調,長期服用血清素受器調節劑或抗焦慮劑,病症依舊。近來,即便止痛藥劑量加大,且多種類同時使用,頭痛居然加劇。
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的鼻竇內黏膜變厚,且鼻涕積滯。血液學檢查,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CGRP)濃度偏高,E型免疫球蛋白(IgE)竟高達200多國際單位(常人低於100)。安排過敏原測試,結果為奇異果重度過敏。男子表示,因喜愛奇異果口味及口感,三餐後,都會習慣上吃1-2顆。
這名患者儼然罹患了慢性奇異果頭痛,其實是食物過敏性鼻炎性偏頭痛。此病起因於身體對奇異果起免疫反應,半胱氨酸水解蛋白酶抗原與血液中IgE結合,形成免疫複合體,巨大細胞與之結合,分泌出大量組織胺,進入血液循環,從口腔黏膜擴散到上呼吸道。
▲奇異果引發過敏機轉。水解蛋白酶抗原跟E型免疫球蛋白 (IgE)結合,免疫複合體跟巨大細胞結合,後者釋放出大量的組織胺。
鼻腔及鼻竇內微血管擴張,鼻涕分泌增加,黏膜腫脹,阻礙呼吸,並壓迫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CGRP,啟動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由於過敏反應頻頻啟動,體內IgE濃度愈來愈高,形成強大的「免疫記憶」,過敏時時「蓄勢待發」。
▲ 過敏引發鼻炎機轉。血液中的組織胺循環到上呼吸道,鼻腔及鼻竇黏膜腫脹,鼻涕分泌增加。
▲ 鼻炎引起偏頭痛機轉。鼻腔及鼻竇黏膜下之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的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 (CGRP),引發偏頭痛。
治療此病,應當以迴避過敏原為主,服用副腎皮質素、抗組織胺或其它藥物只能治標。
由於鳳梨、芒果或木瓜等水果也都有蛋白酶,天天食用者,也可能罹患慢性過敏與頑固性偏頭痛,有類似病症者,宜即早正確就醫,莫盲目長期服用止痛藥。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發表醫學學術期刊論文逾兩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