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致頸痠痛,腦鳴又偏頭痛

▲ 醫師陳建志診療患者,圖右電腦斷層顯示病人第5、6及7節頸椎椎體水腫,椎間盤狹窄 (藍圈所示)。

一名50幾歲女性,自從多年前的一場交通事故後,每早起床就會頸部痠痛。將近中午時,會向上蔓延到後枕部,得趕緊服用一顆止痛成藥,否則,兩側太陽穴及頭頂會劇烈抽痛,惡心嘔吐;過了中午,頸部痠痛又開始了,得再服用一顆止痛成藥,傍晚又來了…。每天都得隨身攜帶止痛成藥。原本以為是慢性腦出血,電腦斷層檢查正常;又以為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接受血清素受器調節劑及抗焦慮劑治療,病症依舊。近半年來,老是會聽見一種相當低沉的「嗡~嗡~嗡」,彷彿身處地下室時所聽見的迴音。
就醫時,聽檢正常。安排頸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第5、6及7節頸椎椎體水腫,椎間盤狹窄,原來是罹患了「頸源性慢性偏頭痛」。根據解剖學,頸脊神經離開脊髓後,從一側頸椎神經孔穿出,若椎間盤狹窄,壓迫該脊神經孔內之脊神經,牽連到所支配之頸部肌肉,產生疼痛。大量疼痛訊息傳入後方脊髓,向上傳遞時,干擾到三叉神經脊髓路徑核,牽連到同為該神經所支配之頭皮部位,產生頭痛,並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當疼痛訊息進入腦幹,通過內側蹄系時,干擾外側蹄系 (內含聽覺神經路徑),引起聽覺症狀產生「腦鳴」。

▲ 頸脊神經把大量的疼痛訊息傳進後方脊髓,向上傳遞時,活化三叉神經脊髓路徑核,產生偏頭痛。

此病治療,口服藥物只能治標,正確的應該是物理治療,包括局部熱敷、經皮電刺激及牽引,搭配姿態矯正,解除頸脊神經根的壓迫,減少傳入脊髓的痠痛感覺訊息,減少牽連性頭痛或偏頭痛的發作。該患者在接受治療大約一個月後,耳鳴、頭痛及頸痛均消失,病症痊癒。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速效性止痛藥物,例如乙醯胺酚 (普拿疼)、異丁苯丙酸 (布洛芬)、阿斯匹靈、麥角鹼、翠普登,甚至是嗎啡類藥物,若遭濫用,會改變腦部痛覺受器,演變成不吃藥就頭痛的困境,稱之為藥物濫用頭痛,不可不慎。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

本文轉載至雅虎新聞網

〈耳鳴暈眩保健專欄〉車禍後頸痠痛 腦鳴又偏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