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司機耳鳴10年 慢性鼓室角炎作祟

▲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兩側骨性耳蝸殼內襯一圈低密度的軟組織,宛如虎皮蛋糕捲。

1名60歲男性起重機司機,這10多年來,兩耳會一直會聽見高頻的嘰嘰嘰聲,很像頭顱的正中間有1隻蟬,不停地鳴叫。坊間聽力所檢查發現高頻性聽力受損,以為是老化或既往職業性噪音傷害所致。近1年來,開始會聽見一陣一陣的「噗、噗、噗」,頻率與心跳一樣,每晚睡前一躺下,更為嚴重,感到煩躁不安,難以入睡。

就醫時,我檢查他的耳朵,透過兩側耳膜,隱約可以見到中耳腔有一團「紅腫」,宛如紅火鶴的肚子,原來是罹患了慢性鼓室角炎(chronic tympanic promontoritis)。爾後,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兩側骨性耳蝸殼變厚,內襯一圈低密度的軟組織,宛如虎皮蛋糕捲,證實是內耳迷路硬化病(labyrinthine otosclerosis)。

▲從患者左側耳膜可以透視底下鼓室角一片紅腫(箭頭所指處)。

根據解剖,鼓室角乃中耳腔內側壁,包含鐙骨足板(聽小骨連接內耳處),下方就是耳咽管入口。當照射光線充足時,醫師可以從耳膜透視到它,底下就是內耳。可能是某種內耳感染,誘發自體免疫反應,骨性耳蝸殼內長出炎性軟組織與豐沛的微血管叢,試圖清除病灶,卻傷害內耳,造成聽障。若病變蔓延到中耳,鼓室角首當其衝,黏膜下血液循環變得豐富,稱之為施瓦茲徵候(Schwartz sign)。若血流震動鐙骨足板,搏動波傳進內耳,患者就會聽見搏動性耳鳴。

陳年病變不可逆 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此病一旦發現,已是經年累月的病變,難以復原。此病儼然慢性中耳炎,最好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的在於調節顳骨免疫,遏止內耳傷害,減緩聽力退化。建議患者應當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搭配低劑量的副腎皮質素;若有細菌感染,則應接受抗生素治療,口服或靜脈注射均可。必要時,可服用乙型受器調節劑,降低心跳,減少搏動性耳鳴。

需注意的是,中耳腔靜脈瘤、血管瘤、血管球瘤或內頸動脈瘤,也會引起搏動性耳鳴,從耳膜可透視到中耳腔紅腫一塊,診斷需仰賴核磁共振或血管攝影,治療策略迥異,宜儘早正確就醫。

▲醫師正在診療耳鳴患者;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

本文轉載至自由時報與自由健康網

起重機司機耳鳴10年 慢性鼓室角炎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