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超夯的采耳是什麼?掏耳有必要嗎?耳朵清潔注意事項一次看

為自己或幫忙家人清潔耳朵,甚至花錢接受采耳服務,是不少人都有過的經驗。但元景診所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陳建志醫師卻表示,這樣的行為不但非必要,一不小心可能還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必須格外小心謹慎!

 

采耳是什麼?操作不當恐刺破耳膜

近年來,美容服務業興起一股采耳風潮,更有許多網紅直播分享體驗。而所謂的「采耳」又稱採耳,也就是掏耳朵,是一種以清理耳道為主,再結合耳勺、音叉、羽毛等多樣化的小工具,以及外耳按摩手法,達到使人感覺放鬆、紓壓的美容護理技法。

然而,看似稀鬆平常的采耳或清除耳垢等動作,若是過程中操作不當,例如力道過猛或用錯方法,可能會將耳膜刺破或使耳道神經受損。據新聞指出,一名女性因右耳不舒服,前往美容理髮店接受采耳,事後耳道不但流膿,還出現耳鳴現象,就醫後被診斷為耳膜穿孔。女子後來求償,但店家叫屈指采耳前已告知該女有耳朵發炎情形,是女子堅持采耳。

陳建志醫師說明,當耳朵感到不適時應先就醫診療。如希望享受坊間的采耳服務,必須確認是在自身耳朵構造正常且無疾病的情況下進行,並留意店家是否針對器械做徹底消毒,以免有傳染疾病之虞。

 

耳朵需要清潔嗎?由醫師清理耳垢最安全

▲清潔耳垢不當,可能會導致耳垢堵塞,甚至造成聽力損失。

 

耳垢是耳道內自然形成的分泌物,大多數人往往認為它就像身體其他排泄物一樣,巴不得除之而後快。其實,耳朵具有自我清潔的功能,耳垢通常會隨著嘴巴咀嚼張開等動作自行脫落,不太需要動手清潔。此外,像是使用棉花棒或耳掏子清潔耳道的作法,醫師也不建議,一方面可能將耳垢推進耳朵更深處,另一方面可能導致耳朵發生感染。

更何況,耳垢並非完全無用,它能在耳道皮膚上形成保護層,使耳朵免受灰塵、頭髮或小昆蟲等侵擾,也有抑制細菌增長的作用。除非耳垢已積聚、造成問題,例如耳垢堵塞導致聽力下降,或有疼痛、搔癢、悶脹感覺,甚至引發耳鳴,否則並不需特別處理。若需處置時最好由耳鼻喉科醫師進行,一旦傷及神經,恐引起耳鳴或重聽等後遺症。

 

掏耳不慎出現耳鳴或其他異狀,需盡早治療避免惡化

陳建志醫師回憶,過去曾有病人習慣每天洗澡後使用棉花棒掏耳,某天右耳感覺悶脹,以為是耳垢堵塞因而改用金屬挖耳棒,未料之後耳道內破皮發炎,還有傳導性聽力障礙及代償性耳鳴等症狀。所幸經過及時治療,耳朵疼痛與悶脹情況緩解,聽力也恢復正常。因此提醒,如果自覺耳垢已多到出現悶塞情形,切勿強行挖耳。

▲陳建志醫師看診示意圖,患者非本人。

類似上述的頑固掏耳行為,稍有不慎時或許將引來耳悶、聽障或耳鳴等各種狀況,起因可能來自耳道異物(如棉花)滯留、耳道深處有耳垢栓塞、外力致使產生摩擦性耳膜血腫,或是耳黴菌感染等等。根據原因的不同,治療方法也有很大差異,當有類似症狀發生時,務必及時尋求治療。萬一延遲診斷治療,恐怕將對耳朵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線上諮詢

    有任何耳鳴、暈眩相關問題,歡迎留下訊息,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