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止痛藥還頭痛欲裂?「偏頭痛元兇」竟藏在嘴裡
▲ 圖1:箭頭所指為患者頭痛發作處
1名78歲男性,近半年來,每早起床,右側臉頰及耳周抽痛,並擴散至頸部、頭皮、前額與眼眶,等於整個右半邊頭部都悶脹不適。嚴重時,只能臥床。初期服用普拿疼或布洛芬等止痛藥物,還算有效,但後來1天至少吃4次,每次2或3顆,才能勉強控制。
就醫當天,他正值頭痛發作(圖1),直嚷右側耳下與下頷後方緊繃痠痛,且噁心、想吐。我戴上手套伸手指入他口腔檢查,竟在右側舌後口底處,摸到1個明顯的痛點,患者劇烈反應,原來是1處潰瘍(圖2)。
▲圖2:箭頭所指為患者口腔潰瘍處。
病人表示,這潰瘍已持續半年,試過口內膏或中藥粉始終不見好轉,以為是「火氣大」。立即局部切片,還好病理檢查報告出爐,僅是良性發炎組織,無惡性細胞。
發炎刺激三叉神經末梢
探究病因是「口源型偏頭痛」(orogenic migraine),這種偏頭痛源自口腔疼痛,通常與病灶同側。
發炎刺激三叉神經末梢,使其釋放大量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CGRP)。當疼痛訊號傳回腦幹,影響頸部脊髓內的三叉神經核,再釋放出CGRP。CGRP進一步活化三叉神經系統,又釋放出CGRP,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啟動血管疼痛機制,引發偏頭痛(圖3)。
▲圖3:口腔潰瘍處釋放出大量CGRP,活化三叉神經,誘發偏頭痛。
急性期止痛固然重要,但可以在頭痛發作前,及時使用乙型受器阻斷劑、丙型胺基丁酸受體調節劑或CGRP受體調節劑,預防頭痛發作。不過,真正關鍵還是須找出口腔疼痛的根源,如潰瘍、腫瘤、唾液腺炎或口周肌肉病變等,進行適切處置。
調整活動假牙 不再發作
此病例確定潰瘍非惡性後,我懷疑問題出在活動假牙,建議患者看牙醫。經調整假牙、磨平突起處後,潰瘍癒合,偏頭痛隨之緩解,不再發作。
若長期未察覺病因,只靠止痛藥控制,可能導致「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讓病情惡化。另外,年長者濫用止痛藥,恐加速肝腎功能退化,危及健康。因此,面對難解的偏頭痛,應查明病因,對症治療,才能真正改善問題。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發表醫學學術期刊論文逾兩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