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好了耳鳴還不退?醫揭「免疫記憶性耳鳴」4招加速緩解

持續耳鳴不是自律神經失調!醫師解析上呼吸道感染如何影響中耳與內耳,並分享日常4對策改善耳鳴困擾。

感冒後耳鳴不退,真的只是「自律神經」的錯?

不少患者在感冒康復後仍耳鳴不止,經常在診間詢問:「醫師,我感冒好兩週了,怎麼耳朵還在嗡嗡叫?」、「是不是每次感冒都會帶來耳鳴?」
其實,耳鳴與上呼吸道感染的關聯密切,不應簡化為「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而是有其明確的生理機轉與炎症關聯。


中耳發炎,是感冒後耳鳴的「關鍵共犯」

感冒時,病毒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急性中耳炎,導致黏膜腫脹、產生分泌物,進而干擾耳膜與聽小骨的震動,產生傳導性聽力障礙,耳鳴也隨之出現。
更進一步,發炎物質若透過卵窗進入內耳,可能傷害耳蝸,造成更深層的「發炎性耳鳴」,甚至引發突發性耳聾,後果不可輕忽。

▲圖解說明感冒時,病毒感染中耳路徑 (藍色箭頭),發炎物質進入內耳路徑 (紅色箭頭)。


耳鳴久不退?原來是「免疫記憶」在作祟

即使感冒症狀解除,部分人耳鳴仍不見緩解,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訓練性免疫反應  (trained immunity)」。
根據2025年《Cell Research》期刊指出,感染後身體會產生「免疫記憶」,造血幹細胞會記住發炎訊號,導致未來反應更敏感。這意味著,中耳與內耳在感冒後可能持續處於「慢性低度發炎」狀態,進而形成「免疫記憶性耳鳴症候群(immune memory related tinnitus)」。


醫師建議4招,解除耳鳴「戰備狀態」

▲ 若你是感冒後耳鳴不退的族群,可嘗試以下四種策略,幫助身體結束免疫記憶、恢復聽覺穩定:

1. 針對中耳發炎對症治療

持續追蹤與治療中耳發炎情況,必要時使用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胺等藥物,無論口服或靜脈注射,須遵醫囑處理。

2. 補充EPA,穩定免疫反應

透過攝取深海魚(如鯖魚、鮭魚)或魚油補充二十碳五烯酸(EPA),有助調節免疫系統、抗發炎,並維持血管健康。

3. 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

避免神經長期處於警戒狀態,有助抑制神經免疫軸的過度活化,降低耳鳴持續時間。

4. 每日多次短時運動,促進循環

與其做一次30分鐘的劇烈運動,不如每天安排多次短程身體活動,如快走7~10分鐘、上下樓梯取代搭電梯,促進血液流動,有助排除中耳的發炎物質。


耳鳴是「恢復的信號」,而非單純的病症

感冒後耳鳴未癒,不必過度驚慌,這可能是身體尚未完全恢復、處於「延遲修復期」的表現。透過正確的治療與生活調整,可協助身體解除戰備狀態,恢復聽覺健康,避免讓耳鳴成為長期困擾。


若你也正為耳鳴所苦,不妨檢視自己是否近期感冒過,並從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四個改善策略,給身體一些時間,也給耳朵一點喘息空間。

☆ 本文轉載至自由健康網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及曾秉濤醫師(博士),發表醫學學術期刊論文逾兩百篇)

#感冒後耳鳴 #耳鳴怎麼辦 #中耳炎耳鳴 #免疫記憶耳鳴 #耳鳴自律神經 #台灣耳鳴暈眩研究室 #耳專神專醫師談耳鳴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