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規管發育不全者易暈眩 致病機轉、治療方法一次看

▲ 圖解說明骨性半規管先天性發育不全引起暈眩機轉。(陳建志提供)

在暈眩門診中,偶而會見到半規管發育不全者,這是1種先天性疾病,在電腦斷層下,清一色都是水平半規管,不是正常的環狀。起因於胚胎發育時,水平半規管從橢圓囊膨出後,骨性外殼上下兩層的中央部位,並未像夾心餅乾般地黏夾在一起,最終成為囊泡狀,還好膜性半規管依舊發育成標準的環狀。

▲ 電腦斷層下,骨性水平半規管發育不全與正常人的比較。(陳建志提供)

骨性半規管先天性發育不全患者,只要一快速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會覺得頭部「晃一下」;從事劇烈運動,例如跳躍時,會見到眼前景物在震動;開快車過彎時,會覺得身體在旋轉,但接受耳道灌水等平衡檢查時,卻無異常發現,儼然姿勢知覺感知性暈眩症,這是為什麼呢?

●內淋巴液比重增加

患者罹患過敏,組織胺及其它過敏性胜肽進入內耳,耳蝸管血管紋之微血管內皮腫脹,周圍細胞分離,基底膜撐裂,血迷路障壁破壞,血液中大量蛋白質滲漏,進入內淋巴液。

▲ 圖解說明過敏影響耳蝸管血管紋,進而影響內淋巴液之機轉。(陳建志提供)

●耳石浮起

患者因頭部外傷或過度運動,耳石脫離耳石斑,離開橢圓囊,進入半規管。內淋巴液流進半規管,耳石密度相對較低,當患者轉頭或改變姿勢時,耳石向上浮起,繼續帶動內淋巴液的流動。

●半規管下沉

內淋巴液比重較外淋巴液高,膜性半規管變得較重,向下沉,管腔扭曲。

●頂帽擺動

內淋巴液流動,或膜性半規管扭曲,推動半規管根部壺腹內的頂帽,毛細胞擺動,發出前庭訊號,進入腦幹,通過前庭神經核,向上傳遞進入大腦,患者感到暈眩。

治療分2階段 先治發炎 再做耳石復位術

在真相大白後,耳石復位術依然是治癒此患者暈眩最重要的方法,但貿然進行並無療效,因為半規管會因重力而扭曲,且耳石會浮起。

建議患者先接受抗組織胺或副腎皮質素療法一段時間,降低內耳的發炎,恢復內淋巴液的比重。等到耳石下沉後,再接受耳石復位術,把耳石規回橢圓囊內,暈眩自然痊癒。奉勸讀者,若有慢性眩暈,宜先正確就醫,才能有效治療。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

本文轉載至自由時報與自由健康網

健康網》半規管發育不全者易暈眩 致病機轉、治療方法一次看

本文轉載至台灣時報

半規管發育不全造成眼震暈眩 耳石復位術治療專業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