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眩專欄】頭暈、天旋地轉不知掛哪科!?「關鍵症狀」教你簡單判別

頭暈、腳步不穩、頭昏眼花,甚至感覺好像整個房間都在旋轉……,惱人症狀三不五時地出現,想看醫生卻不知道該掛哪科?這是多數人常有的疑問,門診中也很常聽見患者抱怨找錯科的情形。有鑑於此,元景診所陳建志醫師、曾秉濤醫師將來告訴大家如何透過症狀判斷應就診科別,真正找對醫生看對病!

 

為什麼頭暈?大多是因為平衡失調

說到頭暈,幾乎是人人都曾有過的經驗。然而,有時頭暈來得快、去得也快,稍微休息就能獲得緩解;但也有人時不時便發生不適,甚至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致力研究眩暈治療的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陳建志,以及精神科曾秉濤醫師說明,大多數的頭暈都是源自於平衡系統障礙。

人類能夠憑藉著兩隻腳支撐整個身體,穩穩站立、行走、或坐或跑跳而不跌倒,倚賴的是平衡系統的運作。簡單來說,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器官——小腦,在接收到各個感覺系統傳入的訊息之後,便會指揮神經肌肉系統保持軀體平衡的狀態。當中,感覺系統又包含了視覺、本體感覺(皮膚、肌肉、關節)、前庭感覺(內耳),這三者必須密切配合、在腦部進行整合,才能使動作協調。要是有任何一或兩個出了狀況、功能失調時,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無法正確處理訊息,可能就會感覺不舒服,例如頭暈或暈眩。

 

頭暈病因多!出現3現象需盡早就醫

以頭暈來描述身體不適,是一種廣泛而含糊的形容。舉例來說,A病人說的頭暈是指頭部悶悶脹脹、昏沈不清爽,B病人所說的頭暈是 頭重腳輕、飄飄然的感覺,而C病人則是天旋地轉、站都站不穩的眩暈。不同的感受與症狀表現,意味著頭暈的背後潛藏多種病因,例如:

  1. 內耳疾病:如迷路炎、前庭神經炎及其他內耳感染
  2. 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偏頭痛、多發性硬化症和帕金森氏症
  3. 焦慮、壓力等心理因素
  4. 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律不整、低血壓或動脈粥狀硬化
  5. 身體虛弱或長期缺鐵(貧血)
  6. 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原因之外,還有其他引起暈眩的成因,都需要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進行前庭測試、血液檢查、神經學檢查或影像檢查來釐清。

既然每個人頭暈狀況不一、有輕有重,什麼時候應該就醫呢?三重點提供參考:

  1. 頭暈已影響到日常能力與表現。
  2. 症狀沒有好轉或間歇性、持續出現。
  3. 若伴隨其他危險徵兆,例如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嘴歪、頸部痠痛、胸痛、臉或四肢無力/麻木、持續頭痛或嘔吐等不尋常症狀,則需立即就醫,以免危及生命。

 

頭暈、暈眩該看哪一科?「2不同點自我觀察判別

根據頭暈、暈眩的成因不同,治療方式自然也大不相同,因此醫師的鑑別診斷與評估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可求助神經內科及耳鼻喉科兩大科別,再根據詳細症狀做初步區分。

  1. 如有以下兩種情況,可優先考慮至神經內科門診:
  • 頭重腳輕、頭暈或頭昏而無旋轉的感覺;
  • 合併有步態不穩、複視、眼球震顫、手腳無力、視力模糊、講話不清楚等症狀。
  1. 如有下列情形,則可優先考慮向耳鼻喉科醫師諮詢:
  • 屬於天旋地轉式的眩暈,也就是以為自己正在轉或感覺周圍環境在轉動;
  • 合併耳鳴、噁心、嘔吐等症狀。

但是,假如是頭暈的感覺偏向是眼前突然一片黑、快要失去意識般的「昏厥」,可能與心臟相關,應求診心臟內科。

 

頭暈目眩怎麼辦?「這樣做」緩解症狀

假使頭暈是因受到感染或內耳疾病引起,求診耳鼻喉科時,醫師通常會開立藥物治療。若是耳石症或前庭神經炎,也可透過前庭復健運動、平衡訓練和伸展運動等物理治療,以減輕眩暈症狀與改善平衡感。

此外,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讓暈眩得到控制,包括規律運動、充足的睡眠及避免吸煙。要是感到頭暈目眩,可嘗試以下做法自我緩解:

  1. 停止手邊正在做的事情並坐下或躺下,直到症狀消失為止。
  2. 改變姿勢時盡量保持緩慢,尤其是躺下後再恢復成站姿時,應先坐著休息幾分鐘再慢慢起身
  3. 避免突然間快速轉動頭部。
  4. 脫水可能是造成頭暈的原因,因此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
  5. 盡可能多休息,保持環境通風。
  6. 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咖啡因和酒精。

 

陳建志醫師與曾秉濤醫師提醒,儘管有些人頭暈症狀看起來並不是太嚴重,但次數頻繁或不明原因的頭暈、眩暈,仍應及早就醫接受檢查,以防延誤治療導致症狀加劇或造成安全疑慮。元景診所深知不少患者飽受眩暈之苦,不但開設了暈眩門診,更有耳神雙專科醫師坐鎮提供整合性醫療,透過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給予全面的檢查與診斷,將能針對病患個別情況做出更精準、更有效率的醫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