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變差、長期耳鳴或反覆眩暈?小心血小板大量破壞!

▲圖解:說明抗磷脂質症候群引起聽覺前庭功能失調的機轉。

在門診中若聽見患者說:「醫師,我耳鳴很厲害,晚上躺下來時,耳朵裡好像有電流聲,一直嗡嗡作響,根本睡不著,這是怎麼回事?」、「我站著不動,也會突然搖晃,好幾次差點摔倒,而且,聽力逐漸變差﹗」,這些症狀很可能跟一種危險但常被忽略的免疫疾病—抗磷脂質症候群 (簡稱APS) 有關。

APS是一種以女性為主的自體免疫疾病,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它會造成反覆性流產、不孕,甚至造成缺血性心臟病或腦中風。

近來研究發現,APS還會影響內耳微循環,導致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例如突發性耳聾會導致前庭功能障礙;或是梅尼爾氏病,引發劇烈的眩暈。這是為什麼呢?根據本院多年臨床實際經驗,並統整相關文獻,發現是下列原因所致。

  1. 微血栓形成 :患者體內的抗心磷脂質抗體會破壞血小板,釋放出凝血因子,聚集紅血球,形成微血栓,可能堵塞內耳微循環,導致內耳細胞缺氧受損,進而引發突發性聽力損失、耳鳴及眩暈。

  2. 攻擊內耳: 抗心磷脂質抗體直接攻擊內耳組織,例如聽毛細胞,使內耳受損,導致聽力變差;進一步破壞前庭系統,導致平衡障礙。

  3. 內淋巴液改變:內耳的健康需仰賴穩定健康的內淋巴液,內含高濃度鉀離子、糖分及蛋白質,而抗體可能破壞內耳微循環,導致血管變得通透,改變內淋巴液與血液之間動態平衡,內容物發生變化,進一步影響聽力與前庭功能。

突發性耳聾或梅尼爾氏病的患者較有可能罹患此病,因此,若有不明原因的突然聽力變差、長期耳鳴或反覆眩暈者,別以為只是一般耳鼻喉科疾病。

建議接受下列免疫學檢測,包括抗核酸抗體 (簡稱ANA)、抗中性球細胞質抗體 (簡稱ANCA)、抗內皮細胞抗體 (稱AECA)及抗磷脂質抗體 (簡稱APL) 等,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此病,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這種突發性耳聾若能提早確定是抗磷脂質症候群所致,可望透過適當治療,改善聽力。在治療上,我會建議使用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與分解微血栓,防止內耳血流受阻;使用副腎皮質素降低免疫反應,減少發炎,改善內淋巴液。

另外,也會建議使用經顱磁刺激術 (簡稱rTMS),用以改善疾病所致的聽覺前庭症狀,例如腦鳴及平衡幻覺。可見,抗磷脂質症候群對人體的影響,不僅僅是血栓與不孕,更是聽力障礙與平衡失調。

本院已經統整把這些資訊,並訂題目為「抗磷脂症候群相關之聽覺前庭功能失調」,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瑞士巴塞爾診斷學》,向世界發聲,提醒世人留意這個疾病。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及曾秉濤醫師共同發表的學術論文封面。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發表醫學學術期刊論文逾兩百篇)

本文轉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