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耳鳴研究 引領未來預防醫學 獲《美國外科醫師周刊》(Physician’s Weekly )主動邀訪
▲ 很多長輩,抱怨聽不清楚,以為是年紀大了,事實上,這不一定只是「老化」現象。本院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早期關節症狀並不明顯 (紅色圈圈),往往就已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甚至頭暈等內耳症狀。
▲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世界分子科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並受到《美國外科醫師周刊》(Physician’s Weekly)專文報導,讓國際耳科與免疫學界,看見我們來自台灣的貢獻,堪稱台灣耳科研究的國際里程碑。
聽力異常 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早期警訊?
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侵犯關節,本研究證實,其病理機轉,也可能提早波及內耳血管與神經系統。聽力與平衡功能的退化,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最早的表現之一。
患者在關節變形、疼痛尚未明顯前,就已經歷耳鳴、聽力退化、暈眩等問題,但卻常被誤認為是年齡老化,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錯過了早期診斷與治療時機。這些患者,其實是因為「聽不見交談的聲音」,才反應慢,卻被誤會是沒專心。
不只RA 多種免疫疾病都會影響內耳
不僅僅是RA,像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抗磷脂抗體症候群 (APS) 等免疫疾病,也常合併耳蝸與前庭功能障礙。許多病人,在確診這些免疫疾病前,早就飽受耳鳴、暈眩之苦,但未被察覺其背後的免疫機轉。
▲ 根據解剖學與病理分析,自體免疫反應因免疫細胞攻擊、細胞激素影響,以及免疫複合體沉積,造成耳蝸動脈狹窄,引發內耳缺血,進而引發耳鳴與聽力障礙,這些都不是單純的退化可以解釋。
然而,耳蝸與前庭系統深藏顱骨內,傳統工具難以早期偵測。
偵測聽力與平衡變化 及早納入慢性病整合管理
▲ 我們趁此次獲《美國外科醫師周刊》(Physician’s Weekly )主動邀訪時,不僅對國內醫學界,也對國際醫學界,呼籲未來應加速開發非侵入式、高敏感度的聽覺與平衡功能檢測工具,並將其納入自體免疫疾病的常規追蹤檢查中,達到「從症狀處理,轉向預警醫學」的長遠目標。
「耳鳴測定術」引領未來預防醫學
我們也看好這項技術的未來發展,將耳鳴變成疾病預測工具,提前示警,早期偵測免疫系統異常,為預防醫學開啟新的可能。
聽不見 不是老了,是病了!
當您主訴耳鳴、暈眩、聽力變差時,我們就會提高警覺,不會貿然地歸因於老化,而是積極地尋找潛藏的疾病因子。
▲ 我們正在診療耳鳴患者並詳細解說病因,讓患者非常地感謝。
☆本文轉載至台灣時報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及曾秉濤醫師(博士),發表醫學學術期刊論文逾兩百篇)
#類風濕性關節炎 #聽力障礙 #耳鳴 #神經耳科 #自體免疫疾病 #早期篩檢 #台灣之光 #耳鼻喉科 #陳建志醫師 #曾秉濤醫師 #AI醫療 #預防醫學 #內耳缺血 #醫學研究 #慢性病管理 #紅斑性狼瘡 #耳鳴測定術 #國際醫學期刊 #聽力檢查 #耳蝸健康